|
挽李秀巖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獲麟以后更休論,化鶴而歸亦浪言。
過眼忽看遺老傳,終身不及長公門。
山房惜未從公擇,書局聞曾擬道原。
六合茫茫千載遠,些成無路可招魂。
|
|
挽李秀巖二首解釋: 《挽李秀巖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獲麟以后更休論,
化鶴而歸亦浪言。
過眼忽看遺老傳,
終身不及長公門。
山房惜未從公擇,
書局聞曾擬道原。
六合茫茫千載遠,
些成無路可招魂。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對李秀巖的挽歌。李秀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據說他曾獲得一只神奇的麟,可以化作仙鶴飛回天上。然而,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現在只是空洞的言辭。過去的傳聞和故事如同眼前一閃而過,留下的只是遺老傳說。作者自愧不如李秀巖能夠接觸到這些奇遇和傳說,他無法進入高門朝見貴族長者。作者對能夠住進李秀巖的山房和曾經創作過道家經典的書局感到羨慕和惋惜,但他認識到自己無法達到這些高遠的境界。整個世界是如此遼闊而遙遠,讓人迷茫,無法找到回魂的路徑。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李秀巖傳奇一生的敬佩和自愧不如之情。李秀巖在詩中象征著高人、貴人和遠大的境界,而作者只能在遠處仰望,無法接近。詩中運用了麟和鶴的象征意義,麟代表神奇和稀世之物,鶴則代表仙境和高遠之地。通過描繪李秀巖的經歷和傳聞,以及作者自己的羨慕和無奈,詩中表達了一種對人生境遇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中運用了山房和書局的意象,山房代表隱居的境地和清修之地,書局則象征學問和思想的殿堂。作者羨慕李秀巖能夠住進山房,表示對隱居生活和追求精神修養的向往;而書局的提及則表明他渴望在學問和文化的殿堂中留下自己的足跡。然而,作者明白自己無法達到這些高遠的境界,感到無路可招魂,無法找到自己的歸宿和意義。
整首詩詞以自嘆和自愧的口吻寫出了作者對李秀巖的景仰和無奈,通過對李秀巖和自身的對比,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命運的思索和思考。詩中的山房、書局、麟、鶴等意象豐富而生動,展示了作者對于高遠境界和精神追求的渴望和追溯。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深沉而感人,引發人們對于人生追求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