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張耒高麗松扇 / 作者:蘇軾 |
可憐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宮。
萬牛不來難自獻,裁作團團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掛名君家詩集里。
猶勝漢宮悲婕妤,網蟲不見乘鸞子。
|
|
和張耒高麗松扇解釋:
《和張耒高麗松扇》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可憐堂堂十八公,
老死不入明光宮。
萬牛不來難自獻,
裁作團團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
掛名君家詩集里。
猶勝漢宮悲婕妤,
網蟲不見乘鸞子。
詩意:
這首詩的主題是對一個名將的贊頌,他名叫張耒,已經年過七旬,但他堅守自己的信仰,不愿意接受皇帝的任命,寧愿在家自得清閑。他裁制的扇子非常美麗,但卻沒有人來賞識,他也沒有機會獻給皇帝。盡管他的才華和品德超越了漢宮的宮女們,但他并不在意這些虛名。
賞析: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了對張耒的贊揚和敬意。張耒是一個有品德的人,他不在意名與利,而是追求自己的內心所向。他能夠裁制出美麗的高麗松扇,但卻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這也讓人想到了蘇軾自己的遭遇,他一生多次受到貶謫,但他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的風度和才華,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整首詩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張耒的敬佩之情。詩中的“可憐”并非對張耒的同情,而是對他的境遇的評價,表現出了作者對張耒的尊敬和贊揚。整首詩既表現出了當時的現實,也表現出了作者對真正的才華和品德的崇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