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寶山 / 作者:蘇軾 |
平明已報百吏散,半日來陪二子閑。
立鵲低昂煙雨里,行人出沒樹林間。
|
|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寶山解釋: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寶山》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已經(jīng)傳令百官散去,
我陪著秦仲的兩個兒子閑逛。
站在樹林的雨霧中,
看行人在其中穿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中的景象,詩人蘇軾與秦仲的兩個兒子一同游玩在寶山之中。詩人以平淡的語言表達(dá)了一種寧靜愉悅的心情,通過觀察雨中的景物和人們的行走,傳達(dá)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享受。
賞析:
本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直接描繪了一個雨中的場景。首句“平明已報百吏散”,表明詩人在官場的繁忙生活之外,選擇了與秦仲的兩個兒子一起游玩。這種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與追求閑適自在的心態(tài),在宋代文人的價值觀中非常重要。
第二句“半日來陪二子閑”表達(dá)了詩人在寶山中與兩個兒子一同度過的愉快時光。秦仲是蘇軾的朋友,而在這里,他成為了詩人與朋友的兒子們共同游玩的伙伴。這種親近友好的關(guān)系和對兒童天性的尊重,展示了蘇軾為人父、為人友的一面。
接下來的兩句“立鵲低昂煙雨里,行人出沒樹林間”,描繪了雨中的景色。鵲鳥在雨中低著頭,行人在雨林中穿梭來往,給人一種靜謐而生動的畫面感。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然與人文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dá)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整首詩詞通過簡單的描寫和樸實(shí)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閑適心態(tài)和對自然、親情的熱愛。它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對家庭、友情和自然的重視,同時也傳達(dá)了一種追求寧靜、舒適的生活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