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 / 作者:蘇軾 |
羨君飄蕩一虛舟,來作錢塘十日游。
水洗禪心都眼凈,山供詩筆總眉愁。
雪中乘興真聊爾,春盡思歸卻罷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種魚萬尾橘千頭。
|
|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羨君飄蕩一虛舟,
來作錢塘十日游。
水洗禪心都眼凈,
山供詩筆總眉愁。
雪中乘興真聊爾,
春盡思歸卻罷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
種魚萬尾橘千頭。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送別張山人歸彭城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張山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羨慕,并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描述了張山人漂泊旅行的情景,提到他來到錢塘(現在的杭州)游覽了十天。在這段旅行中,張山人洗滌了心靈,使他的眼睛變得清澈明亮,而山水之間也激發了他寫詩的愁思。在雪中乘興的時刻,他真實地感受到了自由的快樂,但春天結束時,思念歸家的情感又使他不得不停止旅行。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己的期望,希望有一天能像范蠡那樣自由自在地徜徉在五湖之間,養魚成千上萬,種橘成千上萬。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張山人的旅行生活,表達了蘇軾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他羨慕張山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游歷山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洗滌心靈,激發靈感。詩中的"水洗禪心都眼凈"表達了旅行的益處,旅途中的經歷可以使人的心境變得清凈。然而,詩人也意識到旅行的自由并非長久之計,春天結束時,他不得不思念歸家。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期盼,希望有一天能夠像范蠡那樣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和人物情感的交融為主題,通過對旅行、自由和歸家的思考,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蘇軾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復雜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共鳴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