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溪乘興 / 作者:蘇軾 |
溪山雪月兩佳哉,賓主談鋒夜轉雷。
猶言不見戴安道,為問適従何處來。
|
|
雪溪乘興解釋:
《雪溪乘興》是蘇軾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溪山雪月兩佳哉,
賓主談鋒夜轉雷。
猶言不見戴安道,
為問適従何處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日的景色和情景。詩人在雪溪旁感嘆溪山與雪月的美麗,以及與朋友們夜晚暢談時探討的話題激蕩出的火花。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表示自己還未曾見到戴安道這個人,他想知道他從哪里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意境展現了冬天的景色和人情。首句"溪山雪月兩佳哉"描繪了雪溪旁的山水和月光,展示出冬天的美麗景色。詩人通過"溪山"和"雪月"的對比,凸顯了它們各自的獨特之處,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賓主談鋒夜轉雷"描繪了夜晚朋友們的暢談,形容他們的對話犀利而激烈,仿佛雷聲在耳邊回響。這種場景的描繪展示了人情的熱烈和友誼的深厚。
最后兩句"猶言不見戴安道,為問適従何處來"則表達了詩人對戴安道這個人的向往和好奇。戴安道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他是蘇軾的好友,因為某種原因而遠離了詩人。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他的思念和對他來自何處的疑問。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的描繪,展示了冬天的美麗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對雪山、月光、夜晚對話以及對戴安道的想念的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引發讀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