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 作者:蘇軾 |
擾擾萬生同大塊,槍榆不羨培風背。
青丘已吞云夢芥,黃河復繚天門帶。
長譏韓子隘且陋,一飽鯨魚何足膾。
東坡也是可憐人,披抉泥沙收細碎。
逝將歸修八節灘,又欲往釣七里瀨。
正似此魚逃網中,未與造物游數外。
且將新句調二子,湖上秋高風月會。
為君更喚木腸兒,卻扣兩舷歌小海。
|
|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解釋: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放魚次回答趙承議陳教授
紛紛擾擾地萬物共同生長,
槍榆樹不羨慕培風背。
青丘已經吞噬了云霞和芥末,
黃河又重新纏繞起天門山。
長久以來,有人嘲笑韓子狹隘而粗俗,
只為一飽口福,鯨魚何足為美味。
東坡自己也是個可憐的人,
不斷地挑揀著泥沙收集細碎的珍寶。
即將離開修行的八節灘,
又想去垂釣七里瀨。
就像這條魚逃離了漁網,
卻未能與造物主一同游弋在外。
現在讓我們一起創作新的詩句,
在湖上秋高風月的美景中相聚。
請你再叫一聲木腸兒,
敲擊船舷,歌唱這小小的海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生活哲理為題材,表達了蘇軾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詩中通過描繪槍榆樹、青丘、黃河等自然景物,展現了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蘇軾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詩中也包含了對人生的思考。作者提到了韓子、鯨魚和東坡自己,以表達對各種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他指出韓子狹隘而粗俗,追求物質享受是膚淺的;鯨魚雖然是美味,但只是一時的享受,不足以滿足內心的追求;東坡自己則是一個不斷追求進步和完善的人,通過不斷挑選泥沙收集珍寶的形象,表達了他對個人修養和人生追求的態度。
最后,詩人呼喚著朋友們共同創作新的詩句,共賞湖上秋高風月之美景。這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藝術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自然、人生和藝術的深刻思考,融合了景物描寫和哲理思辨,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