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楮樹 / 作者:劉克莊 |
楮樹婆娑覆小齋,更無日影午窗開。
一端能敗幽人意,夜夜墻西礙月來。
|
|
楮樹解釋: 《楮樹》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楮樹婆娑覆小齋,
更無日影午窗開。
一端能敗幽人意,
夜夜墻西礙月來。
詩意:
這首詩以楮樹為主題,描繪了楮樹在小齋上婆娑搖曳的景象。詩人觀察到這棵楮樹的特點,即其茂密的枝葉遮住了小齋的窗戶,使得陽光無法透過,午時時分也沒有日影映照進來。而在夜晚,楮樹的枝葉也阻擋了月光的到來,使得墻壁的西側(cè)變得昏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楮樹的景象,通過對楮樹遮擋陽光和月光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幽靜和寂寞的氛圍。楮樹覆蓋在小齋上,使得小齋變得幽暗,沒有陽光的照耀,也沒有月光的陪伴。這種景象讓人聯(lián)想到幽居的境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憂愁。
詩中的“一端能敗幽人意”表達了詩人對楮樹的贊美之情。楮樹的茂密枝葉不僅遮擋了陽光和月光,更能夠擊敗幽居者的意愿,將他們的孤獨感和憂愁加深。整首詩以楮樹為象征,通過描繪楮樹的遮擋和幽暗,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思緒。
這首詩詞以簡單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楮樹景象的觀察和感受,同時通過楮樹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整首詩意境清幽,給人一種寧靜和思考的空間,展現(xiàn)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感悟和藝術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