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淵寄道冠漢鏡各答以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已掛朝冠了,煩君寄道冠。
頭蓬不梳久,發禿欲簪難。
簡便烏巾贅,清羸鶴氅寬。
兒童怪崖異,便作羽流看。
雁足傳書至,蟾光出匣新。
真從古冶子,曾照漢時人。
昔作美年少,今非妙色身。
明知皆夢幻,莫認假為真。
|
|
大淵寄道冠漢鏡各答以一首解釋: 《大淵寄道冠漢鏡各答以一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已經佩戴上朝冠,
煩請你寄送道冠給我。
頭發已經久未梳理,
頭發稀疏難以束起。
簡便的烏巾過于寬大,
清瘦的鶴氅也顯得寬闊。
孩童們見了都感到奇異,
仿佛是羽流一樣的景象。
雁足傳送書信來到,
明亮的月光從匣子中出現。
這面鏡子真實地見證了古代冶子的形象,
曾經照耀過漢代的人們。
從前風華美麗的年少時光,
如今已不再是美色的身體。
明白都是幻覺,
不要把虛幻當作真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和反思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年老和容顏衰退的感嘆和思考。詩中的"朝冠"和"道冠"象征著官職和地位,作者已經佩戴上了朝冠,但他卻感到煩惱,希望別人能將道冠寄送給他,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對于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渴望重新得到年輕的容顏和地位。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自己頭發稀疏、禿頂的狀況,以及身上的烏巾和鶴氅過于寬大,這些描寫突出了他的衰老和頹廢。而"兒童怪崖異,便作羽流看"一句,則意味著年輕的孩童們看到他這個老人會感到驚異,仿佛看到了羽流的景象,這里羽流指的是神話傳說中的神鳥,象征著光明和崇高。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雁足傳書和蟾光出匣,這些象征著消息傳遞和月光的形象,與前半部分的自嘲和反思形成了對比。而"真從古冶子,曾照漢時人"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的向往和對過往輝煌時代的懷念。
最后兩句"明知皆夢幻,莫認假為真"則是作者的自省和警示,他認識到人生的幻化和虛無,告誡自己和讀者不要將虛幻誤認為真實,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整首詩詞通過自嘲和對比的手法,抒發了作者對于年老和衰退的感嘆,同時對于人生的虛幻和真實有著深刻的思考和警示。描寫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