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竹溪三詩·遣興 / 作者:劉克莊 |
晚慕玄真與季真,床頭金盡不憂貧。
六如偈簡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誰齒宿意猶新。
手遮西日過門客,來拜龐公者幾人。
|
|
和竹溪三詩·遣興解釋: 《和竹溪三詩·遣興》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時仰慕玄真與季真,
床頭金盡,不憂貧。
六如偈簡常持念,
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代有德衰時也到了暮年,
而今天誰還守著舊有的志向。
我用手遮擋著西日照過門客,
前來拜訪龐公的人有幾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家的追求和對貧窮的豁達態度。作者在晚年時仰慕玄真和季真,這兩位可能是道家或者修行人士,他們的金錢已經用盡,但他們并不擔心貧窮。作者提到了六如偈和四勿箴,這些都是道家修行的方法,主要是指六種理念和四種戒律。作者認為這些理念和戒律對于個人修行非常重要,并且與自身體驗密切相關。
在下文中,作者提到了古代有德衰時也到了暮年,意味著古代的賢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士到了晚年之后,他們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弱。然而,作者詢問現在還有誰堅持著舊有的志向,意味著他對于當代人是否還有人保持著追求道家理念的熱情抱有疑問。
最后兩句是作者在夕陽西下時,用手遮擋住陽光照過門客的畫面,這可能象征著作者對現實世界的遮蔽。作者提到前來拜訪龐公的人幾乎沒有,這表明現實世界中真正追求道家理念的人寥寥無幾。
賞析:
這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批判。作者通過描繪貧窮但不憂慮的玄真和季真,強調了道家信仰對于個人內心的滿足和安寧的重要性。他對六如偈和四勿箴的提及,顯示了他對于道家修行方法的熟悉和認同。
然而,作者在提到古代賢人晚年德衰的同時,對于當代是否還有人堅持道家理念抱有疑問。這種懷疑和對現實世界的遮蔽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社會的失望和對道家思想傳承的擔憂。
整首詩詞寫意深沉,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并對現實社會的冷漠和物質追求提出了質疑。通過對比古代與當代,作者呈現了自己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考。這首詩詞借道家哲學,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深遠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