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未元日 / 作者:劉克莊 |
久向優場脫戲衫,亦無布袋杖頭擔。
化彌勒身千百億,問絳人年七十三。
諸老蕭疏留后殿,高僧滅度少同參。
未應春事全無分,醉折緗桃蒲帽簪。
|
|
己未元日解釋: 《己未元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久向優場脫戲衫,
亦無布袋杖頭擔。
化彌勒身千百億,
問絳人年七十三。
諸老蕭疏留后殿,
高僧滅度少同參。
未應春事全無分,
醉折緗桃蒲帽簪。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劉克莊在己未元日(農歷年份)的景象和內心感受。他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自己年老的感嘆和對春天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我抒發情感為主題,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思考。首句描繪了作者脫去了戲衫,擺脫了俗世的束縛和娛樂,進入一種寧靜的狀態。第二句中提到了布袋杖頭擔,這是指佛教中常見的僧人所使用的拐杖,暗示作者沒有隨身攜帶著這種象征著佛教修行的物品,可能意味著他對宗教信仰的追求或者是放下了世俗的執念。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提到了彌勒佛,以及問絳人年七十三。彌勒佛是佛教傳說中的未來佛,化身于千百億身體,這里可能是指作者對佛教的向往和追求。問絳人年七十三可能是指作者自己,他在七十三歲的時候思考著人生與宗教的關系,以及老年的孤獨。
隨后的兩句描寫了諸老蕭疏,高僧滅度的景象。諸老蕭疏指的是其他年長的人,他們可能已經離世或者孤獨寂寞,只留下了后殿。高僧滅度則指的是高僧的去世,少有人一同參與。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年老和離世的人的思念和對生命的無常的感慨。
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春事和醉折緗桃蒲帽簪。春事代表著生機和活力,而作者卻未能參與其中,暗示了作者對于年老的無奈和遺憾。醉折緗桃蒲帽簪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在酒醉中彎折了緗桃花枝,并用它裝飾自己的帽子。這里的緗桃花象征著春天和生命的美好,作者可能通過飲酒來暫時忘卻自己的憂愁和年老的現實。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自然的描寫和內心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生的短暫以及對年老和生命的思考。通過對宗教、離世和春天的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時光流轉的思索與體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