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楊懋卿孝感堂 / 作者:劉克莊 |
哭時聞者亦欷噓,雙鶴隨聲下碧虛。
帝出絲綸照穹壤,官施綽楔表門閭。
今無陶侃誰能爾,古有蘇耽莫是渠。
華發史儋曾載筆,尚能濃墨為君書。
|
|
寄題楊懋卿孝感堂解釋: 《寄題楊懋卿孝感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克莊。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哭時聞者亦欷噓,
雙鶴隨聲下碧虛。
帝出絲綸照穹壤,
官施綽楔表門閭。
今無陶侃誰能爾,
古有蘇耽莫是渠。
華發史儋曾載筆,
尚能濃墨為君書。
中文譯文:
當哭泣時,聞者也會嘆息,
兩只仙鶴隨著聲音飛下碧藍的虛空。
皇帝出征,絲綸的旗幟照亮天空,
官員們張貼著華麗的木楔于城門和村鎮入口。
如今沒有陶侃,誰能像他一樣?
古代有蘇耽,莫非他就是那個人。
華發史儋曾經用濃墨載入史書,
他仍然能夠為你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寄托情感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對英勇而忠誠的人物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詩中描寫了一幅壯麗的場景,皇帝出征時的盛況:雙鶴隨著聲音飛翔于碧藍的天空,絲綸的旗幟照亮著廣闊的土地,官員們在城門和村鎮入口處張貼著華麗的木楔,以表示對皇帝的支持和臣民的歡迎。
然而,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當代的忠臣陶侃的思念之情。陶侃是南朝宋時期的名將,以忠誠和勇敢著稱。作者表達了對現代社會沒有像陶侃一樣的英雄人物的失望和惋惜。他還提到了古代的蘇耽,可能是指蘇軾的別名,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以才華橫溢而聞名。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上有杰出貢獻的人物的贊頌和敬意。華發史儋是古代歷史學家,他用濃墨重彩地記載了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和事跡。作者希望自己能夠像華發史儋一樣,用濃墨重彩的筆觸來記錄和歌頌英勇和忠誠的人物。
整首詩詞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勇敢和才華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對歷史的懷念和對當代社會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