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 / 作者:蘇軾 |
邊城歲暮多風雪,強壓春醪與君別。
玉帳夜談霜月苦,鐵騎曉出冰河裂。
斷蓬飛葉卷黃沙,只有千林{髟蒙}松花。
應為王孫朝上國,珠幢玉節與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我居其間嘯且諾。
仆夫為我催歸來,要與北海春水爭先回。
|
|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解釋: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是蘇軾的一首詩,描繪了邊城歲末的寒冷景象和與朋友離別的情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邊城歲暮多風雪,
強壓春醪與君別。
玉帳夜談霜月苦,
鐵騎曉出冰河裂。
斷蓬飛葉卷黃沙,
只有千林髟蒙松花。
應為王孫朝上國,
珠幢玉節與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
我居其間嘯且諾。
仆夫為我催歸來,
要與北海春水爭先回。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蘇軾送別好友曾仲錫通判的場景為背景,描繪了邊城歲末寒冷的風雪景象和離別的情感。詩人強忍著與朋友的離別之痛,將春天的美酒壓抑住,與他告別。夜晚,他們在玉帳中談論,共敘離愁,但心中的痛苦如同霜月一般冰冷。第二節描寫了黎明時鐵騎出發的景象,冰河被踏碎,震動大地。第三節以斷蓬飛葉卷黃沙來象征離散,只有松花落在千林之中。最后一節表達了詩人對曾仲錫前程順利的祝愿,希望他能在京師發展,擔任高官,享受王孫的地位和榮耀。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邊城冬天的凄涼景色和離別的情感,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感受力和豪放的情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意象,如風雪、春醪、霜月、鐵騎、冰河、黃沙、松花等,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離別之痛和對他前程的祝福。
詩中的邊城歲暮多風雪,給人一種寒冷和孤寂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離愁形成了對比。詩人強壓春醪與君別,表達了與好友的離別之痛,春醪象征著溫暖和愉悅,但作者將其強忍住,不讓它流露出來。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夜晚在玉帳中的談話,表達了彼此的思念之情,但又被冰冷的霜月所滲透,凸顯了離別的痛苦。清晨鐵騎出發的景象象征著友人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與他分別的瞬間,冰河被踏碎,裂開冰面,給人一種震撼和壯麗的感覺。
最后一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祝愿,以及對友誼的珍視。左援公孝右孟博是指友人曾仲錫的名字,左右援引兩人的名字,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詩人將自己置身其中,以豪放的心態嘯歌并答應友人的請求,展現了他的豪情和義氣。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運用象征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他自身的豪情壯志和對友人前程的祝福。詩意深遠,情感真摯,形象生動,是蘇軾一首充滿情感和抒發內心的優秀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