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劉學諭 / 作者:劉克莊 |
少游鄉磁針至華,常以虀鹽養浩然。
科舉法行無譽士,丘園禮廢有遺賢。
劉賁下第人稱屈,李漢編文后必傳。
聞道諸郎皆秀孝,拂云華表看它年。
|
|
挽劉學諭解釋: 《挽劉學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游鄉磁針至華,
常以虀鹽養浩然。
科舉法行無譽士,
丘園禮廢有遺賢。
劉賁下第人稱屈,
李漢編文后必傳。
聞道諸郎皆秀孝,
拂云華表看它年。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挽詞,他為劉學諭表示悼念和贊美之情。劉學諭是一位有才華的士人,但因為科舉考試的不公平和榮譽制度的缺陷而未能得到應有的名望和地位。詩中表達了對科舉制度的批評,以及對那些因受禮儀規范束縛而無法施展才華的人的懷念。同時,詩人也提到了其他人中的杰出人物,暗示著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榮耀。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劉學諭的贊美和悼念之情。通過描述劉學諭少年時代游歷的經歷,例如到磁州和華州,以及他常以虀鹽滋養內心的高尚品質,詩人展示了劉學諭的堅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然而,作者也抱怨了科舉考試制度和社會禮儀對于人才的限制和損害,認為許多有才華的人因此未能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地位。在詩的結尾,作者提到了其他一些有出眾品質的人,暗示著對未來的期望和希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批評了科舉制度的不公和禮儀制度的束縛,并表達了對那些因此而受到傷害的人的同情和懷念之情。它展示了作者對人才的珍視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吁,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更美好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