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庸齋 / 作者:劉克莊 |
挾策端平偶見遺,不旋踵已遇嘉熙。
雖聞棲楚叩墀語,不見陽城伏合時。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讓夷夔。
或疑廉藺曾相避,知兩翁心更有誰。
|
|
贈庸齋解釋: 《贈庸齋》是宋代劉克莊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挾策端平偶見遺,
不旋踵已遇嘉熙。
雖聞棲楚叩墀語,
不見陽城伏合時。
下殿君能和富范,
上房吾愿讓夷夔。
或疑廉藺曾相避,
知兩翁心更有誰。
中文譯文:
手捧文書端平之時,偶然看到了先人留下的遺作,
還未來得及轉(zhuǎn)身,便已迎來了美好的盛世。
雖然聽說您常居于楚地,曾在朝堂上發(fā)表言論,
但未曾見過您在陽城與伏羲相遇。
在下殿之際,君主能與賢臣共謀富國策略,
在上房之中,我愿意退讓給有才德的人。
或許有人會懷疑廉頗和藺相如是否曾避讓過,
但只有兩位老者自己才知道彼此的心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贈送給庸齋的,庸齋是一個具有文學(xué)才華的友人或官員。詩中表達(dá)了作者對庸齋的贊賞和敬意。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作者與庸齋相遇的場景。作者說自己偶然看到了庸齋的作品,而在他還未來得及離開的時候,卻意外地遇見了一個充滿希望和美好的時代。這種安排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因為作者用"不旋踵已遇"表達(dá)了他們相遇的匆忙和突然性。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提到了庸齋在楚地的活動和在朝堂上的言論。楚地是指庸齋所居住的地方,而朝堂則指的是官場。盡管作者曾聽說庸齋在朝堂上有過辯論或發(fā)表言論的經(jīng)歷,但卻未曾親眼見到他與伏羲在陽城相遇。這里的陽城和伏羲都是象征著古代的圣賢和傳說中的智者。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表達(dá)了對庸齋的敬佩和推崇。他說君主能夠與賢臣共同商討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而在私人領(lǐng)域,作者又愿意退讓給有才德的人。這里的下殿和上房分別指的是官場和私人生活,作者愿意在這兩個領(lǐng)域都尊重庸齋的才華和智慧。
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廉頗和藺相如,這是兩位古代有才華的人物。作者說有人也許會懷疑他們是否曾經(jīng)相遇或避讓過,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彼此的心意。這里作者的意思是,不管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如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彼此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
整首詩詞表達(dá)了作者對庸齋的敬佩和贊美,以及對賢臣和才德的推崇。作者通過描繪相遇的場景和對庸齋的贊美,表達(dá)了對友誼、才華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的風(fēng)采和禮儀之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理想化友情和政治理想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對庸齋的敬重和對高尚品質(zhì)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