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事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抽簪脫袴滿城忙,大半人多在戲場。
膈膊雞猶金爪距,勃跳狙亦袞衣裳。
湘累無奈眾人醉,魯蠟曾令一國狂。
空巷冶游惟病叟,半窗淡月伴昏黃。
|
|
即事三首解釋: 詩詞:《即事三首》
抽簪脫袴滿城忙,
大半人多在戲場。
膈膊雞猶金爪距,
勃跳狙亦袞衣裳。
湘累無奈眾人醉,
魯蠟曾令一國狂。
空巷冶游惟病叟,
半窗淡月伴昏黃。
中文譯文:
拔下簪子,解開褲帶,城里一片忙碌,
大多數(shù)人都在戲場。
雞肋仍然有金爪,
狒狒躍躍欲試袞衣裳。
湖南積累無法奈何眾人醉,
山東蠟燭曾令整個國家瘋狂。
空巷只有游手好閑的病叟,
半開的窗戶中,淡淡月色伴著昏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寫的《即事三首》中的第一首。詩中描繪了宋代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同時也展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詩的第一、二句描述了城中的繁忙景象,抽簪脫袴是指人們匆忙的樣子,忙碌的場景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去戲場觀看戲劇演出,顯示了宋代人們對戲劇的熱愛和對娛樂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一些不值得珍視的事物,如膈膊雞(即雞的脯肉)和勃跳狙(即狒狒),它們雖然具有某種特點,但并不被人們所看重或喜愛,暗示了一些人的追逐虛榮和表面的追求。
第三句和第四句提到了湘累和魯蠟,分別指代湖南和山東地區(qū)的事物。湘累是指湖南的累積,暗示了湖南人民的無奈和無法改變的境遇,而魯蠟則指山東的蠟燭,表示山東的影響力和影響力所帶來的瘋狂。
最后兩句將注意力轉移到空巷中的病叟,形容他游蕩于空無一人的巷子中,窗戶半掩,昏黃的月光把他的寂寞和凄涼襯托出來。這反映了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境況和他們的孤獨無助。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一幅宋代社會的畫卷,揭示了人們的興趣、價值觀和社會現(xiàn)象。通過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詩人對社會中的浮躁和虛榮進行了批判,并表達了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