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所見 / 作者:白居易 |
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
莫嫌山木無人用,大勝籠禽不自由。
網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鲙為吞鉤。
誰人會我心中事,冷笑時時一掉頭。
|
|
感所見解釋:
《感所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原文:
巧者焦勞智者愁,
愚翁何喜復何憂。
莫嫌山木無人用,
大勝籠禽不自由。
網外老雞因斷尾,
盤中鮮鲙為吞鉤。
誰人會我心中事,
冷笑時時一掉頭。
譯文:
聰明的人為了巧妙的方法而焦慮勞累,
智慧的人為了思慮而憂愁。
愚笨的老人為何會有喜悅和憂愁?
不要嫌棄山中的樹木沒有人利用,
大勝的籠中禽鳥卻不自由。
網外的老雞因為斷了尾巴,
盤中的新鮮鲙魚成了吞鉤的對象。
有誰能夠理解我內心的事情?
時常冷笑,一轉身就拋之腦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于人生境遇和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對巧者、智者和愚者的描繪,反映了不同人的處境和心情。
首先,巧者和智者常常經歷焦慮和勞累。他們不斷追求巧妙的方法和思考,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思慮。然而,這種追求和努力常常使他們感到疲憊和憂愁。
相比之下,愚笨的老人卻似乎沒有什么喜悅和憂愁。這里的愚笨可以理解為對世事的無知和無所謂,他們沒有太多的期望和追求,因此沒有太多的憂愁和煩惱。這也可以被視為作者對于智慧和追求的一種反思。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山中的樹木和籠中的禽鳥。作者勸人們不要嫌棄山中的樹木沒有人利用,這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對于自然的珍視和尊重。大勝的籠中禽鳥雖然在外表上自由受限,但在內心中卻保留了自由的精神。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網外的老雞因為斷尾而自由,盤中的新鮮鲙魚成了吞鉤的對象。這里反映了人們在追求自由和欲望滿足的過程中可能會陷入困境和受限的境地。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內心事情的無人理解和冷漠的感受。作者感嘆自己的心事無人可以理解,他們時常冷笑,對于這些事情毫不在意。
整首詩詞通過對巧者、智者、愚者以及自然和人類的對比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詩中融入了對自由、追求和內心的反思,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