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園春(寄竹溪) / 作者:劉克莊 |
老子衰頹,晚與親朋,約法三章。
有談除目者,勒回車馬,談時事者,麾出門墻。
已掛衣冠,怕言軒冕,犯令先當舉罰觴。
書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
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雙魚煩寄將。
道荒蕪羞對,宮中蓮燭,昏花難映,閣上藜光。
聞廟瑟音,識關睢亂,詩學專門盡不妨。
百年后,尚庶幾申白,不數韋康。
|
|
沁園春(寄竹溪)解釋: 《沁園春(寄竹溪)》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沁園春(寄竹溪)》
老子衰頹,晚與親朋,約法三章。
有談除目者,勒回車馬,談時事者,麾出門墻。
已掛衣冠,怕言軒冕,犯令先當舉罰觴。
書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
溪翁苦未相忘。我今有雙魚煩寄將。
道荒蕪羞對,宮中蓮燭,昏花難映,閣上藜光。
聞廟瑟音,識關睢亂,詩學專門盡不妨。
百年后,尚庶幾申白,不數韋康。
詩詞的中文譯文:
老子衰頹,晚年與親朋好友相約定下三條規矩。
有人談論除掉目標的方法,就要套住車馬,有人談論時事,就要驅逐出門墻。
我已經戴上了衣冠,害怕言談中的虛華,違背規令的人先受罰酒。
在書尺上,只有兩個字——平安,蘊含了多少深遠的意味。
溪邊的老人苦苦地沒有相互忘記。我如今有一對魚兒煩惱要寄給你。
道路荒蕪,害羞地面對,宮中的蓮花燭光昏暗,閣樓上的藜草光輝。
聽到廟堂上的瑟琴聲,就知道關睢之亂,但這并不妨礙專攻詩學。
百年之后,或許還能寫出幾首申白的詩,但無法與韋康相提并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晚年的境況和心境,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事的觀察。
首先,作者在晚年與親朋好友相約定下三條規矩,意味著他已經老去,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更加注重親情和友情。他希望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對于那些只談除掉目標的方法或只談論時事的人,他分別有所要求,以保持真正的深交。
其次,作者表達了晚年的淡泊和追求內心平安的態度。他已經戴上了衣冠,但害怕言談中的虛華,不愿追逐權勢和虛榮。在他的書尺上,只有兩個字——平安,這兩個字蘊含了他對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然后,作者用一對魚來比喻自己的心境。魚生活在溪水中,與溪邊老人相伴,雖然老人和魚不能相互忘記,但作者卻有煩惱要寄給這對魚。這種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世間榮華富貴的厭倦和對自然純樸的向往。
最后,作者提到了道路的荒蕪、宮中的蓮花燭光昏暗、閣樓上的藜草光輝,以及廟堂上的瑟琴聲。這些描寫傳達了一個衰落的時代景象,宮廷的光彩已經暗淡,而廟堂上的音樂也充滿了混亂。然而,詩人并不因此而放棄他對詩學的專注,他相信詩學可以成為他在這混亂時代中的寄托和安慰。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自謙和對傳世之作的思考。他承認百年之后,或許還能寫出幾首申白的詩,但他并不自視甚高,不認為自己能與韋康這樣的大家相提并論。這種自謙和對傳世之作的思考展示了詩人的謙遜和對傳統文化的敬重。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晚年的境況和心境,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超越和對內心平安的追求,展示了對親情友情的重視,對時事的觀察和對詩學的專注。同時,詩人通過對時代衰落和自身才華的反思,展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敬重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晚年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審美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