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 / 作者:蘇軾 |
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固應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
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
|
|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解釋: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固應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
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為追憶去世的太皇太后高氏而寫的。詩中表達了對太皇太后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蘇軾稱太皇太后為"卻狄",意指她在世時是尊貴的君主,統治了中原和狄(指北方民族)等地。他認為太皇太后是先王(指太祖趙匡胤)的重要臣子,為社稷(指國家的安危)作出了巨大貢獻。蘇軾表示,太皇太后應該被世世代代地祭祀,因為她的功勞不僅僅是活著的千人能夠比擬的。他相信上天已經了解自己的忠誠,而忘記家庭的君主也會念及親人。最后,蘇軾思考如何回報太皇太后的恩情,認為自己應該通過付出努力和奉獻來報答,將個人的疾病化為為民眾的勤奮。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軾對太皇太后的深厚敬意和忠誠。他以"卻狄"稱呼太皇太后,突顯了她在世時的地位和威望。蘇軾認為太皇太后是非常偉大的人物,她的功績應該被永遠銘記并世代祭祀。詩中的"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表達了他對上天和君主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忠誠和努力會得到認可和回報。最后兩句"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則展現了蘇軾對太皇太后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愿意通過自己的付出來報答太皇太后的恩情。
這首詩詞通過對太皇太后的稱頌和思念,展現了蘇軾作為一位官員和文人的忠誠與擔當。他以此表達了對社稷和君主的忠誠,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家庭、親人和社會的責任感。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