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江南本織錦圖上回文原作三首 / 作者:蘇軾 |
羞看一首回文錦,錦似文君別恨深。
頭白自吟悲賦客,斷腸愁是斷弦琴。
|
|
附江南本織錦圖上回文原作三首解釋:
詩詞:《附江南本織錦圖上回文原作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羞看一首回文錦,
錦似文君別恨深。
頭白自吟悲賦客,
斷腸愁是斷弦琴。
中文譯文:
我羞于面對這幅回文錦,
這錦繡就像文君離別的心痛一樣深沉。
我頭發已經斑白,自己吟唱著悲傷的賦詩,
我的憂愁就像一根斷弦的琴弦一樣讓我心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的一首回文詩,也是附在江南本織錦圖上的三首回文詩。回文指的是一種詩歌形式,詩句正讀和倒讀完全相同。這首詩通過回文形式,表達了蘇軾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憂傷。
首先,詩中提到了一幅回文錦,蘇軾說他羞于面對這幅錦繡,可能是因為錦繡的美麗和精巧使他感到自愧不如。回文錦的美麗被比喻成文君(即古代傳說中的美人)離別的心痛一樣深沉。這里錦繡和離別之痛形成了對比,強調了蘇軾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接著,蘇軾提到自己已經年老發白,但他仍然自己吟唱著悲傷的賦詩。這表明他在寂寞中自我安慰,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憂愁被形容為一根斷弦的琴弦,意味著他內心的痛苦已經無法彌補,就像琴弦斷裂一樣。
整首詩通過回文形式的巧妙運用,將蘇軾內心的痛苦和憂傷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詩中的羞愧、離別、年老、憂愁等情感在回文的交織中形成了一種詩意的獨特美感。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