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天竺寺 / 作者:鄭巢 |
暮過潭上寺,獨宿白云間。
鐘磬遙連樹,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戶初關。
卻憶終南里,前秋此夕還。
|
|
宿天竺寺解釋: 《宿天竺寺》是唐代詩人鄭巢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暮色籠罩著潭上的寺廟,我獨自住在白云之間。
遠處的鐘聲和磬聲與樹木遙相呼應,星河在山的一半遮掩。
石頭中的泉水暗自流淌,松樹外的大門初次關閉。
我回憶起終南山里的景色,這個秋天的夜晚又如此相似。
詩意:
《宿天竺寺》描繪了詩人鄭巢在天竺寺度過一夜的景象。詩人置身于潭上的寺廟中,感受著暮色的降臨。他獨自一人住在白云之間,與自然相伴。遠處傳來的鐘聲和磬聲與周圍的樹木回應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寧靜的氛圍。星河在山的一半遮掩,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石頭中的泉水悄然流淌,而寺廟的大門也在這個時刻關閉。在這樣的夜晚,詩人回憶起曾經在終南山的美景,感慨萬千。
賞析:
《宿天竺寺》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鐘磬遙連樹,星河半隔山”,創造了一種景色和聲音的交融感。石頭中的泉水和松樹外的大門的描寫,給人以靜謐和神秘的感覺。最后,詩人回憶起終南山的景色,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內心思緒的交織展示了詩人對于寧靜、回憶和自然之美的感悟。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使讀者沉浸在詩人的情感和體驗中。詩中的意象和對比營造了一種寧靜、神秘和富有詩意的氛圍,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與人心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