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風字 / 作者:李迥秀 |
重九臨商節,登高出漢宮。
正逢萸實滿,還對菊花叢。
霽云開就日,仙藻麗秋風。
微臣預在鎬,竊抃遂無窮。
|
|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風字解釋: 中文譯文: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風字
重陽臨商節,登高出漢宮。
正逢萸實滿,還對菊花叢。
霽云開就日,仙藻麗秋風。
微臣預在鎬,竊抃遂無窮。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李迥秀在唐玄宗時期所寫的一首律詩。詩人在登高觀賞的時刻,表達了對秋天的美好景色的贊美之情。
詩的第一句“重陽臨商節,登高出漢宮”,描繪了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出宮觀賞的場景。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而臨商節則指的是壬戌年九月九日,即九月初九。登高是古代重陽節的傳統活動之一,這里的“出漢宮”則是指詩人從宮中出來,走到宮外的渭亭登高。
接下來的兩句“正逢萸實滿,還對菊花叢”,描述了登高時詩人所見到的景物。其中,“萸實滿”指的是萸果飽滿,而“菊花叢”則是指菊花盛開的景象。這兩句表達了秋天豐收的景象和菊花盛開的美麗。
之后兩句“霽云開就日,仙藻麗秋風”,描繪了天空的情景。詩人用“霽云開就日”來形容天空中云彩散開,陽光透過云縫照耀下來的景象。同時,詩人還使用了“仙藻麗秋風”的比喻,將陽光照到的物體比喻為仙藻,表達了景色之美。
最后兩句“微臣預在鎬,竊抃遂無窮”,是詩人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自稱為“微臣”,并預示著自己將要前往“鎬”,表示他是玄宗朝廷中的一位低級官員。詩人在結尾表達了自己對于以后的文學創作的期望,希望能夠有所發展和進步。這樣的描寫也是詩人對自身的自謙和對未來的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