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 作者:李迥秀 |
沙界人王塔,金繩梵帝游。
言從祇樹賞,行玩菊叢秋。
御酒調甘露,天花拂彩旒。
堯年將佛日,同此慶時休。
|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解釋: 中文譯文:《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沙界人王塔,金繩梵帝游。
言從祇樹賞,行玩菊叢秋。
御酒調甘露,天花拂彩旒。
堯年將佛日,同此慶時休。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訪問佛寺慶祝佛日的場景。作者登上了一個名為慈恩寺的寺廟,遠遠望見了高聳入云的佛塔,仿佛沙界緣起之人在其中舞動。寺廟內金色的編織繩索扣留著被稱為梵天的佛祖,似乎在歡快地游玩。人們圍繞著在樹下品賞佛教經典的景象,同時也享受著秋日的菊花盛開之美。皇帝親自品嘗著釀造成甘露的美酒,慶賀佛祖的誕辰。天空中灑下了五彩斑斕的花瓣,仿佛在輕拂皇帝的彩旒。這是堯時慶祝佛祖誕辰的時刻,所有人共同慶祝這個喜悅的時刻。
賞析:《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以唐代風格的浪漫主義筆法描繪了誕辰慶祝佛祖的盛況,展示了佛教文化的莊嚴和華美。詩中用意象和描寫方式將佛教的神秘感和美麗浪漫的自然景色相結合,營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作者還通過描述皇帝親自參與慶祝佛祖誕辰的場景,表達了皇權與佛教的平等共享,以及人們對佛教的敬仰和尊崇之情。整首詩用詩人獨特的感悟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慶祝佛日的盛況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對佛教文化中的神圣氣息充滿了向往和敬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