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翰林丁學士 / 作者:劉得仁 |
今代如堯代,征賢察眾情。
久聆推行實,然后佐聰明。
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詞人求作稱,天子許和羹。
御柳凋霜晚,宮泉滴月清。
直廬寒漏近,秋燭白麻成。
玉殿移時對,金輿數侍行。
賜衣香未散,借馬色難名。
時輩何偏羨,儒流此最榮。
終當聞燮理,寰宇永升平。
|
|
上翰林丁學士解釋: 《上翰林丁學士》是一首唐代劉得仁的詩詞。詩中以譬喻的方式贊美了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的丁學士,表達了作者對丁學士才德的稱贊和對他任命的歡喜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今代如堯代,征賢察眾情。
如今的時代就像堯代一樣,選拔賢才看重的是了解民意的能力。
久聆推行實,然后佐聰明。
經過長時間的傾聽和實際推行,才能輔佐明君。
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官職本身就很重要,恩寵是因為成為皇帝的謀士。
詞人求作稱,天子許和羹。
詞人向上帝請求能夠被授予官職,天子滿足了他的請求。
御柳凋霜晚,宮泉滴月清。
皇宮里的柳樹被霜凍過,宮中的泉水非常清亮。
直廬寒漏近,秋燭白麻成。
直房里的寒冷漏水聲近,秋天的蠟燭變白。
玉殿移時對,金輿數侍行。
在玉殿上,移動的桌上有很多東西,金龍車多次陪同出行。
賜衣香未散,借馬色難名。
賜的衣服還沒有洗掉香味,借的馬幾乎沒有名字。
時輩何偏羨,儒流此最榮。
當下的人們何止是嫉妒,儒學之流最為榮耀。
終當聞燮理,寰宇永升平。
終會聽聞燮理,世界會永遠平和。
這首詩通過形象的描寫和譬喻的表達,贊美了丁學士的才德和就任翰林學士的喜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丁學士在現代如堯代一樣能夠察覺眾情,然后輔佐聰明的君主的期望。與此同時,描寫了宮中奢華的環境和皇帝對丁學士的嘉獎,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自己求官心切的希望和對儒學之流的嫉妒。最后,詩人希望能夠聽聞到世界永遠和平的消息。整首詩雖然簡練,但通過婉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丁學士以及自己所處時代的喜悅和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