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蘆管 / 作者:白居易 |
幽咽新蘆管,凄涼古竹枝。
似臨猿峽唱,疑在雁門吹。
調為高多切,聲緣小乍遲。
粗豪嫌觱篥,細妙勝參差。
云水巴南客,風沙隴上兒。
屈原收淚夜,蘇武斷腸時。
仰秣胡駒聽,驚棲越鳥知。
何言胡越異,聞此一同悲。
|
|
聽蘆管解釋:
《聽蘆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聽到幽咽悲傷的新蘆管,
圈院里傳來凄涼的古竹枝。
聲音像是站在猿峽中歌唱,
仿佛在雁門的風中吹。
調子高亢而多切,
音調小而久細。
粗豪的胡笳嫌棄悲凄,
細妙的竹笛勝過千奇百怪。
云水間的巴南客,
風沙地上的隴上兒。
回首屈原流下淚水的夜晚,
回想蘇武心碎的時刻。
仰望秣陵的胡馬去聽,
驚動越地的鳥兒知曉。
說什么胡人和越人不同,
聽到此聲都同樣悲痛。
詩意:
這首詩以“聽蘆管”為題,抒發了詩人對樂器之美的贊美和對音樂的情感共鳴。他通過描寫不同樂器的特點,表達了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對音樂的沉浸。
賞析:
《聽蘆管》以敘事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樂器的魅力,并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回憶。詩人通過對比粗豪的胡琴和細妙的竹笛,揭示了樂器音色的多樣性和表現力。他引用了屈原和蘇武這兩位歷史人物的形象,使詩詞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最后,詩人通過聲音的共鳴,表達了胡人和越人在情感上的共同之處,表現出音樂的情感力量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整首詩詞優美流暢,字詞簡潔明了,富有韻律感和音樂感,展示了白居易扎實的寫作技巧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