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 作者:蘇颋 |
朝望蓮華獄,神心就日來。
晴觀五千仞,仙掌拓山開。
受命金符葉,過祥玉瑞陪。
霧披乘鹿見,云起馭龍回。
偃樹枝封雪,殘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巖隈。
|
|
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解釋: 中文譯文:
《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朝望蓮華獄,神心就日來。
晴觀五千仞,仙掌拓山開。
受命金符葉,過祥玉瑞陪。
霧披乘鹿見,云起馭龍回。
偃樹枝封雪,殘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巖隈。
詩意:
這首詩是蘇颋奉和唐圣制途經華岳時所作,表達了作者對華岳山的景色以及代表圣皇的元素的贊美之情。
詩中描繪了朝望華岳的景象,用“蓮華獄”形容山峰的高聳,展現了山勢的壯麗。接著,表達了眺望者的神情專注,以及他的心境與太陽日出相應。
詩人稱贊華岳山的壯麗景色,描繪了山峰高聳,好像仙人的手掌拓開大山。接下來,他提到了接到了圣皇的金符信函,飛龍御云,祥瑞陪同,說明了作者是以皇帝的名義來游覽華岳山。
詩中還描述了云霧繚繞的景象,如騎在鹿背上穿行、駕馭龍云而行。最后,詩人提到山上的樹木被積雪覆蓋,石碑上長滿了苔蘚,體現了歲月的過去。
整首詩以華岳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勢的高峻、云霧的神奇、以及皇帝的尊嚴,表現了作者對山景的贊嘆和對圣皇的崇敬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質樸的語言,將華岳山的神秘和壯麗展現出來。作者通過具體形象的描繪,讓讀者仿佛親臨山腳下,感受到山峰的高聳和云霧的繚繞。
詩中還流露出對圣皇的崇敬之情,圣皇的金符葉象征著他的身份和權威。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氛圍,體現了文人士人對大自然和圣皇的頌揚和贊美。
同時,詩中也融入了歲月的過去,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殘碑上冒出的苔蘚,樹枝上覆蓋的積雪,象征著歲月的沉淀和生命的脆弱。
整體而言,這首詩情景交融,以華岳山為背景,以自然景觀和圣皇的形象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圣皇的崇敬,同時也展現了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短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