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馬常侍寺中之作 / 作者:蘇颋 |
怨暑時云謝,愆陽澤暫偏。
鼎陳從祀日,鑰動問刑年。
絳服龍雩寢,玄冠馬使旋。
作霖期傅說,為旱聽周宣。
河岳陰符啟,星辰暗檄傳。
浮涼吹景氣,飛動灑空煙。
颯颯將秋近,沉沉與暝連。
分湍涇水石,合穎雍州田。
德施超三五,文雄賦十千。
及斯何以樂,明主敬人天。
|
|
奉和馬常侍寺中之作解釋: 中文譯文:
《奉和馬常侍寺中之作》
怨暑時云謝,
愆陽澤暫偏。
鼎陳從祀日,
鑰動問刑年。
絳服龍雩寢,
玄冠馬使旋。
作霖期傅說,
為旱聽周宣。
河岳陰符啟,
星辰暗檄傳。
浮涼吹景氣,
飛動灑空煙。
颯颯將秋近,
沉沉與暝連。
分湍涇水石,
合穎雍州田。
德施超三五,
文雄賦十千。
及斯何以樂,
明主敬人天。
詩意:
這首詩是蘇颋奉和馬常侍在寺廟中所作的詩。詩中描繪了怨暑時節云謝、愆陽澤偏旱的景象。同時還表達了祭鼎、問刑等事宜與季節的關聯。詩人描繪了郊外寺廟中的場景,有鼎陳、龍雩和馬使等元素,展示了寺廟的莊嚴氛圍。最后詩人以自然現象如星辰檄傳、風吹景氣等來形容秋天的臨近和暗示國家的安定。
賞析:
這首詩以寓褒貶的手法表達了對天災、人事的關注,并融入了一些祭祀、儀式等元素,展現了唐代社會對宗教與政治的緊密聯系。詩句中的描繪手法細膩、貼近生活,通過自然景物來暗示社會現象。整首詩富有節奏感,行文流暢,以簡練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天地間種種事物的關切,暗示了一個明主敬人天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