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閣南廳槐樹半生死雖遇陽和終呈枯朽…緣情率爾為詠 / 作者:李懷遠 |
庭槐歲月深,半死尚抽心。
葉少寧障日,枝疏不礙禽。
帷幄諒無取,棟梁非所任。
愧在龍樓側(cè),羞處鳳池陰。
未能辭雨露,猶得款衣簪。
惜悲生意盡,空馀古木吟。
|
|
鳳閣南廳槐樹半生死雖遇陽和終呈枯朽…緣情率爾為詠解釋: 《鳳閣南廳槐樹半生死雖遇陽和終呈枯朽…緣情率爾為詠》是唐代李懷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
庭槐歲月深,半死尚抽心。
葉少寧障日,枝疏不礙禽。
帷幄諒無取,棟梁非所任。
愧在龍樓側(cè),羞處鳳池陰。
未能辭雨露,猶得款衣簪。
惜悲生意盡,空馀古木吟。
【譯文】
樹下的槐樹歲月已經(jīng)很長,雖然半死但仍然有生命力。
樹葉稀疏,陽光透過了,但不會妨礙鳥兒停歇。
它并不企圖爭奪帷幕與樓梁的位置,不負擔(dān)起這些責(zé)任。
我感到愧疚,因為它卻在龍樓旁邊而我只能在鳳池的陰影下羞愧。
它未能避免雨露的洗禮,但卻還有細致的衣針精心修飾著。
我真為它的命運感到惋惜,唯有它們孤獨地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庭院里的一棵半枯萎的槐樹,表達了作者關(guān)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慨。槐樹雖然只有半截還有生機,但仍在堅持生存,即使葉子稀疏,陽光透過了,也不礙鳥兒停歇。作者把槐樹比作帷幄與棟梁,表示它雖不能承擔(dān)這些重任,但也沒有羨慕他人的位置,保持了本心。與附近堂前的龍樓和鳳池相比,槐樹顯得羞愧。雖然它不能避免時光的洗禮,但它仍然修飾自己,擁有細致的衣針。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槐樹的遺憾,認為它們雖然已經(jīng)失去了生機,但仍然能通過吟唱表達自己的意志。
這首詩詞通過對庭院中一棵半枯的槐樹的描寫,向讀者傳達了一種堅持不懈、保持本心的精神。盡管槐樹已經(jīng)喪失了大部分生機,但它仍然迎合自然的變化,堅守自己的位置,沒有嫉妒他人的權(quán)勢。它不計較自己不能成為堂前的棟梁帷幄,也不承擔(dān)這些責(zé)任。它并沒有因為自己的頹勢而放棄美化自己,仍然通過精心修飾的衣針來表達自己。詩人在表達對槐樹的贊美的同時,也不禁對生活所帶來的無奈和遺憾發(fā)出感嘆。整首詩娓娓道來,情感真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