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作者:吳兢 |
秾華從婦道,釐降適諸侯。
河漢天孫合,瀟湘帝子游。
關雎方作訓,鳴鳳自相求。
可嘆凌波跡,東川遂不流。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盭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凰。
|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解釋: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秾華從婦道,釐降適諸侯。
河漢天孫合,瀟湘帝子游。
關雎方作訓,鳴鳳自相求。
可嘆凌波跡,東川遂不流。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盭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凰。
譯文:
華麗的公主離開了女性的世界,嫁給了一個諸侯。
她和天子之子河漢合一起,像帝王的女兒一樣游走在瀟湘之間。
關雎正在才學校習習作訓,鳴鳳正在互相追求。
可憐的是,她身后留下了一串失落的足跡,東川的河水再也不流過。
舜華往北渚,宸思結南陽。
佩綬悲哀地肅立著,宮殿中的花轎懷念地展示著。
三川謀望遠方的日子,八水的宅院連綿起伏。
再也沒有人在秦樓上吹簫,而鳳凰也不再下凡。
詩意和賞析: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是唐代詩人吳兢所作的一首挽歌。詩中描繪了一位永泰公主的一生經歷和命運的轉變。公主出嫁后,與天子之子成為夫妻,憑借著她的美貌和地位,成為了帝王之女一般的存在。然而,她的命運卻受到了轉變,她的足跡既有失落,也有遺憾。
詩中的“關雎方作訓,鳴鳳自相求”表達了公主在婚姻中的不幸,她與丈夫的關系沒有真正的相互理解和悅納。而“凌波跡,東川遂不流”則體現了她在東川的遺憾,東川的河流隨著她的離開而不再流淌。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公主的離世和人們對她的懷念。她的思念與美譽由渚北延續到了南陽。佩綬和花轎的出現,展示了公主宮廷生活中的榮耀和寵愛。而“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則表達了公主的追求宏大理想和未來的心境。最后兩句“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凰”,揭示了公主的離去帶來的失落,秦樓的樂章中再也無法吹奏簫曲,而鳳凰也不再來人間。
整首詩通過對公主一生經歷和命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她遭遇的同情和懷念之情,也凸顯了詩歌中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