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虛臺 / 作者:蘇軾 |
才高多感激,道直無往還。
不如此臺上,舉酒邀青山。
青山雖云遠,似亦識公顏。
崩騰赴幽賞,披豁露天慳。
落日銜翠壁,暮云點煙鬟。
浩歌清興發,放意末禮刪。
是時歲云暮,微雪灑袍斑。
吏退跡如掃,賓來勇躋攀。
臺前飛雁過,臺上雕弓彎。
聯翩向空墜,一笑驚塵寰。
|
|
凌虛臺解釋:
《凌虛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凌虛臺,高舉酒杯邀請青山。雖然青山看似遙遠,但仿佛也認識我的容顏。我的熱情奔放,像是直接沖向了幽靜的山野,暢享天空的寬廣。夕陽映照在青山上,暮云點綴在山巒間,宛如女子盤繞在煙霧中。我豪情萬丈地高唱,盡情發泄內心的激動,放任自己隨意而行,不拘禮節。此時歲月已晚,微雪灑在我的衣袍上。官吏們已經退去了,而客人們卻勇敢地攀登上來。在臺前,飛雁掠過;在臺上,雕弓彎彎。它們優雅地向空中飛舞,一聲笑聲驚擾了整個世界的塵寰。
這首詩詞表現了蘇軾才情橫溢、深受感激的心境。他以凌虛臺為背景,通過舉酒邀請青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山水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敬仰。青山雖然遙遠,但在蘇軾的心目中似乎已經有了某種親切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源于他與自然的共鳴和對自然的深入體驗。
詩中描繪了崇山峻嶺、暮靄晚霞的景象,與蘇軾豪放的個性和曠達的情懷相得益彰。他的歌聲、笑聲猶如翻涌的浪花,使整個臺上臺前都沸騰起來,展現了他奔放自由的生命力和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整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和修辭手法,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內心的熱情和豪放不羈的性格,展示了他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這首詩詞以流暢優美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個性魅力,被廣大讀者所喜愛和贊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