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邊將 / 作者:李頻 |
防秋戎馬恐來奔,詔發將軍出雁門。
遙領短兵登隴首,獨橫長劍向河源。
悠揚落日黃云動,蒼莽陰風白草翻。
若縱干戈更深入,應聞收得到昆侖。
|
|
送邊將解釋: 詩詞《送邊將》,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邊將出征的場景,表達了深深防心惜戰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擔心秋天戎馬前來襲擊,
下令派遣將軍到雁門關。
遠眺短兵重裝軍士登上隴山,
獨自揮舞著長劍前往河源。
優美的落日下黃云飄動,
蒼涼的陰風里白草翻卷。
如果敵人向更深的地方進攻,
將會聽見昆侖山傳來收捕之聲。
這首詩描繪了邊將出征前的景象,文字簡潔明快,意境深遠。首句“防秋戎馬恐來奔”直接表明了邊疆的危機感,詩人擔心秋天是戰爭的時機,戎馬即將來襲。接著,“詔發將軍出雁門”是皇帝下令派遣將軍到雁門關的場景,展現出國家對邊疆的重視。
下半首中,“遙領短兵登隴首”形象地描述了將軍響應號召,親自率領短兵士兵登上高山,守護河源。將軍孤身揮舞長劍,表達了他英勇無畏、威風凜凜的形象。
詩的最后兩句將戰爭的描寫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悠揚落日黃云動”,表達出戰爭的殘酷和悲壯;“蒼莽陰風白草翻”,則傳達出邊疆戰火連天,荒涼蒼茫的景象。
最后兩句,“若縱干戈更深入,應聞收得到昆侖”,表達了詩人對邊將戰勝敵人、穩守邊疆的期望,昆侖山則象征著鐵壁銅墻,捍衛國土的意象。
整首詩以較為簡練的語言勾勒出邊將出征的壯麗場景和戰爭的殘酷,體現了唐代邊疆的形勢和詩人的無盡懷古之情。通過描寫將軍的英勇形象以及對戰爭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危與邊疆戰爭的思慮以及對將士的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