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元韻 / 作者:蘇軾 |
東鄰主人游不歸,悲歌夜夜聞舂相。
門前人鬧馬嘶急,一家喜氣如春釀。
王事何曾怨獨賢,室人豈忍交謫謗。
大兒踉蹡越門限,小兒咿啞語繡帳。
定教舞袖掣伊涼,更想夜庖鳴甕盎。
題詩送酒君勿誚,免使退之嘲一餉。
|
|
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元韻解釋:
《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元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鄰主人游不歸,
悲歌夜夜聞舂相。
門前人鬧馬嘶急,
一家喜氣如春釀。
王事何曾怨獨賢,
室人豈忍交謫謗。
大兒踉蹡越門限,
小兒咿啞語繡帳。
定教舞袖掣伊涼,
更想夜庖鳴甕盎。
題詩送酒君勿誚,
免使退之嘲一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的鄰居趙郎中離家多日后歸來的情景。趙郎中在外游玩,未歸的消息傳來,使得東鄰的主人感到憂愁,夜夜聽到悲歌聲和舂米聲。門前的人們喧鬧不已,馬嘶聲急促,整個家庭充滿了喜氣,像春天釀造美酒一般。詩中提到,王事(指朝廷的政務)并沒有怨恨趙郎中獨自有才能,趙郎中的家人也不會忍心與他爭吵。大兒子跳躍著越過門檻,小兒子在帳幕里發出咿啞的聲音。詩人想要用舞袖的動作帶來一絲涼意,更加懷念夜晚廚房傳來的鳴甕盎聲。最后,蘇軾題寫這首詩詞,送給趙郎中一壺酒,并希望他不要嘲笑自己的詩作,避免使之退避,像是嘲弄一餉般。
賞析:
蘇軾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趙郎中歸家的情景,通過對家人和鄰居的描寫,表達了喜悅和溫暖的氛圍。整首詩詞以鄰里之情為主題,展現了家庭的和諧和鄰里間的關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如悲歌夜夜聞舂相、一家喜氣如春釀、大兒踉蹡越門限等,使得詩詞更加生動有趣。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對趙郎中的祝福和希望,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和對才情的肯定。
整首詩詞在描寫家庭和鄰里之情的同時,也透露出對官場生活的反思。通過贊美趙郎中的才能和家庭的和睦,間接地批評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爭斗。詩中的溫情和坦蕩是蘇軾詩風的典型特點,展現了他對生活中真摯情感的關注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