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第出春明門 / 作者:李山甫 |
曾和秋雨驅愁入,卻向春風領恨回。
深謝灞陵堤畔柳,與人頭上拂塵埃。
|
|
下第出春明門解釋: 《下第出春明門》是唐代詩人李山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詩人秋雨驅散憂愁的心情,卻在春風中回憶起舊日的恨意。詩人通過感謝灞陵堤上的柳樹為自己拂去塵埃,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時光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
曾和秋雨驅愁入,卻向春風領恨回。
深謝灞陵堤畔柳,與人頭上拂塵埃。
詩意和賞析:
《下第出春明門》這首詩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對秋雨和春風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心境的變化。
首句“曾和秋雨驅愁入”,詩人曾在秋雨中感到愁緒纏繞,也許是因為生活或職業上的挫折而心情沉重。但是第二句“卻向春風領恨回”,在春風的吹拂下,詩人的心中劃過往事,回憶起舊時的恨意或遺憾。春風帶來了希望和新生,卻也喚起了被遺忘的情感。
最后兩句“深謝灞陵堤畔柳,與人頭上拂塵埃”,詩人深深感謝灞陵堤上的柳樹,它們不僅是美麗的風景,更以自己的枝葉為路人拂去了頭上的塵埃。這可能是詩人對柳樹的喜愛和對自然的感激之情,也可能是詩人通過描寫柳樹與人相互交融的場景,表達了對人生繁瑣與塵世間煩惱的看法。
整首詩通過對季節和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它給人一種淡然的意境,讓人想起時光如梭,感慨歲月的變遷,同時也喚起對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