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李邦直感舊 / 作者:蘇軾 |
騶騎傳呼出跨坊,簿書填委入充堂。
誰教按部如何武,只許清樽對孟光。
婉娩有時來入夢,溫柔何日聽還鄉。
酸寒病守憂堪笑,千步空余仆射場。
|
|
次韻李邦直感舊解釋:
《次韻李邦直感舊》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騶騎傳呼出跨坊,
簿書填委入充堂。
誰教按部如何武,
只許清樽對孟光。
譯文:
駿馬傳遞口令穿過跨坊,
文書記錄被委派填充堂宇。
誰指導按照規章制度如何行軍打仗,
只允許舉杯暢談對著孟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場上的現實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官僚體制和文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首先,詩中提到了騶騎傳呼出跨坊的場景,揭示了官場中的繁忙和忙碌。駿馬傳遞口令,意味著官員們忙于奔走,執行各種命令和任務。而簿書填委入充堂,則表明文書繁瑣,官員們忙于處理各種文件和事務。
接著,蘇軾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教按部如何武?”這句話是對官僚主義的諷刺和批評。官僚體制注重按部就班、遵循規章制度,但這種刻板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往往限制了創新和發展。蘇軾認為,官員們只知道按部就班,卻不知道如何應對實際的軍務和戰略,這是一種讓人擔憂的現象。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個體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說:“只許清樽對孟光”,意味著只有在清酒美酒的陪伴下,才能盡情地與友人暢談。這里的清樽和孟光可以理解為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和心靈的交流。婉娩有時來入夢,溫柔何日聽還鄉,則表達了對溫柔宜人的生活環境和歸鄉的向往。作者在病中感到心靈的苦悶,卻只能嘲笑自己陷入了官場的困境,千步空余仆射場。這句話暗示了作者的無奈和對于現實的無力改變。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官僚主義和官場生活的批評和思考,同時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人情懷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