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梁先舒煥泛舟得臨釀字二首 / 作者:蘇軾 |
彭城古戰國,孤客倦登臨。
汴泗交流處,清潭百丈深。
故人輕千里,足繭來相尋。
何以娛嘉客,潭水洗君心。
老守厭簿書,先生罷函丈。
風流魏晉間,談笑羲皇上。
河洪忽已過,水色綠可釀。
君毋輕此樂,此樂清且放。
|
|
與梁先舒煥泛舟得臨釀字二首解釋:
《與梁先舒煥泛舟得臨釀字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彭城古戰國,孤客倦登臨。
汴泗交流處,清潭百丈深。
故人輕千里,足繭來相尋。
何以娛嘉客,潭水洗君心。
老守厭簿書,先生罷函丈。
風流魏晉間,談笑羲皇上。
河洪忽已過,水色綠可釀。
君毋輕此樂,此樂清且放。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與梁先舒煥一同泛舟在臨釀之地時創作的。詩中描繪了彭城古代戰國時期的景色,蘇軾作為孤獨的旅客,感到登臨時有些疲倦。在汴泗交匯的地方,有一個清澈潭水,深達百丈。蘇軾說故人輕易地跨越千里來相會,他們在這清澈的潭水邊相聚,這樣的場景能夠愉悅心靈。蘇軾提到自己已經厭倦了守著沉悶的官職,而梁先舒煥則已經辭去了官職。他們在這里暢談風流,宛如魏晉時代的豪放風情,仿佛是在與上古時代的賢人羲皇一同談笑。蘇軾還提到了河水的洪水已經過去,水的顏色變得綠意盎然,可以用來釀酒。他告誡梁先舒煥不要輕視這樣的樂趣,這種樂趣既清雅又自在。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與梁先舒煥的泛舟之行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示了兩位文人的豪情和對清雅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的彭城古戰國指的是現在的徐州,蘇軾在這里感嘆自己作為旅客的疲倦,但又因為潭水的清澈和故人的相聚而感到愉悅。詩中的風流魏晉間,則是指魏晉時代文人的豪放風情,蘇軾和梁先舒煥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暢談風雅之事。最后,詩中的河洪已過,水色綠可釀,表達了對生活中愉悅事物的珍惜和推崇。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給人以愉悅和放松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