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石門澗 / 作者:白居易 |
石門無舊徑,披榛訪遺跡。
時逢山水秋,清輝如古昔。
常聞慧遠輩,題詩此巖壁。
云覆莓苔封,蒼然無處覓。
蕭疏野生竹,崩剝多年石。
自從東晉后,無復人游歷。
獨有秋澗聲,潺湲空旦夕。
|
|
游石門澗解釋:
《游石門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門沒有舊時的小徑,穿過叢林找尋古跡。
此時正逢山水秋天,清輝如同古代的時光。
常聽聞有智慧的前輩,在此題詩于巖壁。
云朵覆蓋著苔蘚,蒼茫而無處可尋。
疏落的野生竹子,多年來崩剝的石頭。
自東晉以來,再無人來游歷。
只有秋天的澗水聲音,潺潺地流淌著,只在早晚之間。
詩意:
《游石門澗》描繪了詩人來到石門澗游玩的場景。詩中表達了石門澗的荒涼和寂靜,以及景色的古樸幽美。石門澗曾經有一條小徑,但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只能穿過叢林去尋找古代的痕跡。詩人感嘆時光荏苒,但山水景色依舊如故,給人以清新恬靜之感。詩中提到了前輩留下的詩作,以此表達了對前輩智慧的敬仰和傳承。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荒涼的景色、破損的石頭和蕭疏的竹子,營造出一種寂靜和凄涼的氛圍。最后,詩人以澗水的聲音作為獨特的存在,強調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
賞析:
《游石門澗》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唐代山水詩的特點。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更迭的感慨。石門澗的景色被描繪為古樸而幽美,給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詩中的石門澗已經久遠而荒涼,但詩人仍然能夠感受到前輩們的智慧和留下的詩作。這種對前人的敬仰和傳承精神,體現了白居易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最后,詩人提到澗水的聲音,將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與寂靜的景色相對應。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傳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詩人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