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酬燕公見歸田賦垂贈之作 / 作者:趙冬曦 |
窮鳥嬰籠綴,孤飛任播遷。
鷦鷯王佐用,復此挫沖天。
楚云何掩郁,湘水亦回邅。
懷哉愧木雁,忽爾枉蘭荃。
愈疾同枚叔,銷憂比仲宣。
歸途書可畏,弱操石猶堅。
覆載雖云廣,涔陽直塊然。
|
|
奉酬燕公見歸田賦垂贈之作解釋: 中文譯文:
奉酬燕公見歸田賦垂贈之作
貧困的鳥兒綴在籠子里,孤獨飛翔只能漂泊流離。鷦鷯作為王者的輔助,再次挫敗了試圖沖天的志向。楚云何時能散去憂郁,湘水又何時能重新流轉。我內心感到愧對木雁的飛翔,突然間凋謝的蘭草也讓我悔恨不已。愈疾的馬兒像枚叔一樣快,擺脫憂傷的心情可以與仲宣相比。回歸的路途令人畏懼,雖然手中握著石頭卻仍然堅強。覆載的船雖然寬廣,涔陽的江水依然湍急。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趙冬曦創作的一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之情。詩中描繪了一只貧困的鳥兒被困在籠子里,無法自在地自由飛翔,只能在困境中艱難地生存。作者通過這個形象,暗喻了自己的處境,抒發出自己的無奈和憂傷之情。
然后,作者又以鷦鷯作為比喻,描述了鷦鷯作為王者的輔助,再次打敗了那些試圖沖天而起的野心和壯志。這一比喻使得詩中的意境更加深遠。
接著,作者以楚云和湘水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矛盾和迷茫。楚云代表著煩悶和郁郁不樂的情緒,湘水則象征著流轉和變化。作者渴望著煩悶的心情能夠消散,同時也渴望湘水重新恢復流動。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木雁和凋謝的蘭草作為比喻,表現出對逝去的時光和無法挽回的遺憾之情。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于憂傷心情的追求,以及渴望能夠像枚叔一樣迅猛地與憂愁較量,并且與仲宣一樣能夠堅持下來。
最后,詩中以歸途和覆載的船來描繪回歸的路途的艱難和可怕。作者以弱小的操縱石頭的手,表現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決心。盡管船寬廣,是可以載人的,但面對洶涌的涔陽江水,作者表達了在回歸過程中所面臨的巨大困難。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貧困鳥兒、鷦鷯王佐、楚云湘水等形象的描繪,以及對木雁、蘭草、枚叔和仲宣等比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困境和憂郁心情的理解和思考,展現了唐代文人的獨特情感和對生活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