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 / 作者:王珪 |
西葬青嵩道,千秋豈復晨。
皇圖先與子,廟號獨稱仁。
二帝衣裳舊,三王禮樂新。
茂陵書奏晚,不及議東巡。
|
|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解釋: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是宋代文臣王珪所作的一組詩詞。詩歌以哀悼宋仁宗趙禎的離世為主題,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景仰和思念之情。以下是這五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首首:西葬青嵩道,千秋豈復晨。
中文譯文:皇帝的陵墓西葬在青嵩道上,千秋歲月里,再也不見黎明的曙光。
詩意:這首詩通過描繪皇帝陵墓所在的地方,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悼念之情。西葬青嵩道,暗示皇帝已經長眠在永遠的黑夜中,不再迎接黎明的光芒。由于仁宗皇帝已經逝去,詩句中的“千秋豈復晨”表達了對皇帝的無盡思念,也暗示了時光如梭,歷史的長河無法倒轉。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接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悼念之情。通過描寫陵墓所在的地方和永恒黑暗的意象,表達了對皇帝已逝的無盡思念和對時間的無奈。詩句短小精悍,意境深遠,展示了王珪的才華和感情。
次首:皇圖先與子,廟號獨稱仁。
中文譯文:皇帝的事業先傳給兒子,廟號獨自稱為“仁”。
詩意:這首詩句表達了仁宗皇帝的事業和他在人心中的崇高地位。皇帝的事業會傳承給兒子,而他的廟號“仁”則獨自成為他的代表。以“仁”作為廟號,彰顯了仁宗皇帝的仁愛之德和對人民的關懷。
賞析:這首詩以簡明扼要的方式,表達了仁宗皇帝在事業和地位上的獨特性。通過提及廟號“仁”,詩人突出了皇帝的仁愛與人民的關系,凸顯了仁宗皇帝的崇高品格。
三首:二帝衣裳舊,三王禮樂新。
中文譯文:前兩位皇帝的衣裳已經陳舊,而后三位王朝的禮樂則煥然一新。
詩意:這首詩通過對前兩位皇帝和后三位王朝的對比,表達了仁宗皇帝在衣裳和禮樂方面的創新和改革。前兩位皇帝的衣裳早已過時,而仁宗皇帝則煥發出新的光彩。后三位王朝的禮樂也煥然一新,展示了仁宗皇帝對文化的推崇和發展。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前后兩個時代的對比,表達了仁宗皇帝在文化與歷史中的特殊地位。前兩位皇帝的衣裳陳舊四首:茂陵書奏晚,不及議東巡。
中文譯文:茂陵的奏章晚了,來不及請陛下巡行東方。
詩意:這首詩表達了對仁宗皇帝東巡的遺憾和無盡的愿望。茂陵的奏章晚了,未能及時呈遞給皇帝,無法請求陛下前往東方巡視。詩中透露出對仁宗皇帝的期望和希望,希望他能夠親臨東方,關注國家大事。
賞析: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仁宗皇帝巡行東方的遺憾和期望。茂陵的奏章晚了,暗示著皇帝行程的延遲,而詩句中的“不及議東巡”則流露出對皇帝東行的無盡愿望。通過這種遺憾和期望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切。
五首:這首詩是缺失的,無法進行翻譯和分析。
總體來說,王珪所作的《仁宗皇帝挽詞五首》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悼念、景仰和期望。通過描繪陵墓所在的地方、皇帝事業的傳承、衣裳和禮樂的變遷,以及對皇帝巡行東方的遺憾,王珪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對仁宗皇帝的無盡思念和對他在歷史中的特殊地位的贊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