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景仁偶書 / 作者:王珪 |
昔對芳樽常感慨,今同華發半蕭疏。
唐家一代成青史,漢殿多年誦子虛。
丹鳳春裁西掖詔,白麻夜草北門書。
幾時卻奉承明謁,玉蕊花邊并直廬。
|
|
呈景仁偶書解釋: 《呈景仁偶書》是宋代文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對著芳美的酒杯常常感慨,
如今與華發的朝陽相比,有些荒涼。
唐朝的賢能成為歷史的佳話,
漢朝的文官多年來吟誦著虛子的詩篇。
紅鸞繡衣春天裁剪西掖的詔令,
白麻夜晚上在北門草地書寫。
何時才能再次謁見明主,并向他奉上誠心之辭,
玉蕊花邊并排在直廬。
詩意:
《呈景仁偶書》這首詩詞借景抒懷,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詩人在詩中回憶過去,曾經對著芬芳的酒杯感慨萬分,但如今與華發的朝陽相比,自己的境遇卻有些凄涼荒涼。通過對唐朝和漢朝的贊頌,詩人表達了對歷史上賢能文人的仰慕之情。他描繪了紅鸞繡衣和白麻夜草的場景,抒發了自己對宮廷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詩人希望能有機會再次拜見明主,向他奉上真誠的言辭,表達自己的忠誠和心愿。
賞析:
《呈景仁偶書》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時光變遷和歷史人物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通過對不同時代的對比,凸顯了歲月更迭和人事變遷的無常。詩人以紅鸞繡衣和白麻夜草這樣的富有細節感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宮廷的氛圍,表達了對宮廷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向往再次拜見明主的愿望,展示了他對忠誠和報效國家的追求。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時代和命運的思考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