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則大學正滿秩趨京賦詩為贈 / 作者:王珪 |
一室蕭然數卷書,三年冷掾出無驢。
每因芳草憂鵜鴃,苦詠場苗羨白駒。
俗吏何嘗知大體,清朝方急用真儒。
燕臺此去流聲實,見說諸公誦子虛。
|
|
胡則大學正滿秩趨京賦詩為贈解釋: 《胡則大學正滿秩趨京賦詩為贈》是宋代文臣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學者的狀況和心境,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對于學術的冷淡和功利的現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間空蕩的房間,幾卷書靜靜躺在那里,
三年的時間,我冷冷清清地在這里埋頭讀書,卻沒有足夠的資財。
每當看到盛開的芳草,我感到憂傷,因為我無法和鵜鴃一樣自由自在。
我苦苦吟詠,卻只能羨慕那些受寵的白駒。
俗世間的官員們又何嘗懂得學問的真諦,
現今朝廷迫切需要真正的儒者來治理國家。
離開了燕臺的聲音實際上是流失了,
聽說那些官員們只會誦讀虛幻的詩篇。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學者的遭遇,抨擊了當時社會對于學問的冷漠和功利心態。詩人自述自己的困境,他身處一個空蕩的房間,只有幾卷書籍陪伴著他,同時也表明他的貧困和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他感嘆自己無法像鵜鴃一樣自由自在地暢享芳草盛開的美景,因為他被現實所困擾,無法獲得自由。他苦苦吟詠,但只能羨慕那些受到寵愛和優待的人。
詩詞中還指出了社會上對于學問的誤解和對真正儒者的需求。俗世間的官員們無法理解學問的真諦,只追求功名利祿。而當時的朝廷卻迫切需要真正的儒者來治理國家。燕臺的聲音流失了,意味著真正的學問和價值觀被忽略和遺忘,取而代之的是空洞的詩篇和華而不實的言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一個學者的境況描繪,表達了對于社會對學問冷漠和功利的不滿,同時呼吁朝廷重視真正的儒者,并警示人們要珍惜真正的學問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