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中月 / 作者:白居易 |
客從江南來,來時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三見清光圓。
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
誰謂月無情,千里遠相逐。
朝發渭水橋,暮入長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誰家客。
|
|
客中月解釋:
詩詞《客中月》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所作,描寫了客人從江南來到他處,在旅途中頻繁地看見明亮的月亮。詩中以月亮為線索,表達了遠離家鄉的客人對月亮的思念和無奈。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客人從江南來,來時月已上弦。
在漫長的旅途中,我三次見過圓圓的明亮月亮。
清晨隨著殘破的月亮行走,傍晚與新月一起住宿。
誰說月亮沒有感情,它追隨我千里之遙。
清晨離去渭水橋,傍晚進入長安大街。
我不知道今晚的月亮,再次成為哪家旅人。
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離鄉客人對月亮的思念和依戀。月亮作為一個永恒存在的自然現象,成為了人們心靈的紐帶,連接著遠離家鄉的人和他們的親人。詩中所表達出的孤獨和無奈感觸,激發起讀者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多次出現的月亮,表達了客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途的期待。詩人使用了細膩而獨特的語言來描繪月亮的形態和情感,體現了他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對人生的感悟。整首詩平淡中透著深情,將詩人內心世界的復雜情感通過月亮傳達給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