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涿州 / 作者:王珪 |
涿州亭下柳依依,誰折長條送客歸。
曉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漢臺衣。
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磧晴鴻已半飛。
回首青山欲千里,行人猶自馬騑騑。
|
|
涿州解釋: 《涿州》是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涿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涿州亭下柳依依,誰折長條送客歸。
在涿州的亭子下,垂柳依依,是誰折下長柳枝送客歸去。
曉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漢臺衣。
清晨的月亮還未消失,燕戍的酒館仍然醉意盎然,春云初拂漢臺的衣袂。
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磧晴鴻已半飛。
玉堂社的燕子宜先入,沙磧上的晴天鴻雁已經飛過了一半。
回首青山欲千里,行人猶自馬騑騑。
回首望去,青山連綿綿延伸到千里之遙,行人依然坐在馬背上匆匆行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涿州的景色和人物,通過描寫涿州的亭子下垂柳依依、燕戍的酒館、漢臺上的衣袂、玉堂社的燕子、沙磧上的鴻雁以及行人馬背上的匆匆行進,展現了一個繁忙而又富有詩意的場景。
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涿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通過描寫柳樹、月亮、云彩、燕子、鴻雁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豐富。他用回首望去的方式,表達了對青山的思念和對行人勞頓旅程的惋惜之情。
整首詩以細膩而含蓄的語言,展示了王珪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敏銳觀察力,并通過這些描寫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對行旅人的關切之情。這首詩詞以其鮮明的意象、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詩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涿州的獨特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