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爛柯山 / 作者:薛戎 |
登巖已寂歷,絕頂更岧峣。
響像如天近,窺臨與世遙。
悠然暢心目,萬慮一時銷。
圣游本無跡,留此示津梁。
架險知何適,遺名但不亡。
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難量。
二仙行自適,日月徒遷徙。
不語寄手談,無心引樵子。
蒙分一丸藥,相偶窮年祀。
仙山習(xí)禪處,了知通李釋。
昔作異時人,今成相對寂。
便是不二門,自生瞻仰意。
|
|
游爛柯山解釋: 《游爛柯山》是唐代薛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巖已寂歷,絕頂更岧峣。
登上了高峰,歷經(jīng)寂靜與平和,繼續(xù)向更高的頂峰攀登。
響像如天近,窺臨與世遙。
山谷的回聲像是天空近在咫尺,俯瞰大地卻顯得遙遠(yuǎn)。
悠然暢心目,萬慮一時銷。
心境舒暢,心靈得到了舒展。萬種煩憂一時全都消散。
圣游本無跡,留此示津梁。
圣人的行跡本就不留下痕跡,但這里卻留下了他們的蹤跡,為人們指引。
架險知何適,遺名但不亡。
攀登險峻的山峰,知道該往哪兒去。名字可能會遺留下來,但人卻不會永生。
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難量。
此時此刻,已經(jīng)成為佛教的道場,但要證得佛果是非常難以估量的。
二仙行自適,日月徒遷徙。
仙人自由自在地行走,而日月只是不停地遷徙。
不語寄手談,無心引樵子。
不需要言語傳達(dá),只需手勢交流,無意誘引來來往往的樵夫。
蒙分一丸藥,相偶窮年祀。
幸運地得到一顆靈丹妙藥,成為了祭祀的對象。
仙山習(xí)禪處,了知通李釋。
在仙山修行禪法的地方,明白了通達(dá)的道理,明白了李釋的教誨。
昔作異時人,今成相對寂。
過去是個與眾不同的存在,如今卻變得相對寂靜。
便是不二門,自生瞻仰意。
這就是不二之門,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敬仰之心。
這首詩詞《游爛柯山》通過描繪登山的景象,表達(dá)了薛戎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融入了一些佛教的思想,探討了人與自然、人與命運的關(guān)系。作者以山為喻,將人生的歷程比作攀登高峰,通過自然景物的描述,抒發(fā)了對內(nèi)心寧靜、解脫和超越塵世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yuǎn),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