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王鞏 / 作者:蘇軾 |
謫仙竄夜郎,子美耕東屯。
造物豈不惜,要令工語言。
王郎年少日,文如瓶水翻。
爭鋒雖剽甚,聞鼓或驚奔。
天欲成就之,使觸羝羊藩。
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
歸來千首詩,傾瀉五石樽。
卻疑彭澤在,頗覺蘇州煩。
君看騶忌子,廉折配春溫。
知音必無人,壞壁掛桐孫。
|
|
次韻和王鞏解釋:
《次韻和王鞏》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謫仙竄夜郎,
離開仙境來到遙遠的夜郎。
子美耕東屯。
子美在東方的屯田辛勤勞作。
造物豈不惜,
上天難道不珍惜?
要令工語言。
卻使得有才華的人難以言傳。
王郎年少日,
王郎年輕的時候,
文如瓶水翻。
文采堪比瓶中的水波翻涌。
爭鋒雖剽甚,
競爭之激烈雖然極為激烈,
聞鼓或驚奔。
一聽到戰鼓聲就會奔走相告。
天欲成就之,
天意欲要成就他,
使觸羝羊藩。
卻將他置于羊群的籬笆之中。
孤光照微陋,
獨自的光芒照亮了微小的住所,
耿如月在盆。
明亮如同盆中的月光。
歸來千首詩,
回來后寫下了一千首詩,
傾瀉五石樽。
傾倒五石的酒桶。
卻疑彭澤在,
卻懷疑彭澤的存在,
頗覺蘇州煩。
頗為感到蘇州的繁華煩擾。
君看騶忌子,
你看騶忌和子美,
廉折配春溫。
廉折與春溫相配。
知音必無人,
真正的知音必然無人,
壞壁掛桐孫。
壞掉的墻上掛著桐孫(指孔子)的畫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王郎與子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才華橫溢卻未得到重用的遺憾之情。詩中描述了王郎年輕時的文采風華,卻被束縛在微小的環境中,無法施展才華。詩人蘇軾以自己的境遇來投射對王郎的同情和共鳴,也表現了他對自己才華未得到充分發揮的不滿和遺憾。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才子無處施展的境遇,以及對社會環境和命運的思考。通過對人生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知音和理想境遇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