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登會稽山 / 作者:孫逖 |
稽山碧湖上,勢入東溟盡。
煙景晝清明,九峰爭隱嶙。
望中厭朱紱,俗內探玄牝。
野老聽鳴騶,山童擁行軫。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澗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從海天去,日就江村隕。
能賦丘嘗聞,和歌參不敏。
冥搜信沖漠,多士期標準。
愿奉濯纓心,長謠反招隱。
|
|
和登會稽山解釋: 《和登會稽山》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會稽山的壯麗景色和神秘氛圍,闡述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清雅高遠的追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會稽山碧湖上,勢如東海盡頭。煙景晝時明,九峰爭相峻拔。俯瞰中望遠處,紅紅的絲帶我已厭煩,回到塵世中,探尋玄妙之事。野老們聆聽著鳴騶的聲音,山童們凝聚在一起行進。仙花依然鮮艷眾人未見,古蔓柔軟而易引。竹澗縱橫穿越山間,松樹崖壁近天空。云從海天向遠方飄散,太陽西落江村籠罩。善于創作的丘也曾聽聞過,詩歌和歌曲使我又不測地變得遲鈍。在黑暗中辛勤搜尋,有許多志士期待真正的標準。我愿意效仿達官貴人,但卻渴望回歸隱逸的生活。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通過描繪會稽山的自然風景和山中神秘的氛圍,以及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煩惱和對清雅高遠的向往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更多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他對紅塵中的名利不再抱有興趣,對仙境之美和古老智慧的追求卻越發濃厚。最后,他表達了對現實人生的疲倦,希望能回歸隱逸的生活方式。
賞析:
孫逖以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會稽山的景色,將其與東海相媲美。他用形容詞來增強山的雄奇和美麗,如“碧湖”、“東溟”、“煙景清明”等,讓讀者感受到山的壯麗和神秘。通過對野老和山童的描寫,營造了一種與塵世隔絕的氛圍,加深了詩詞的禪意和哲思。詩中還融入了對古代和仙境的向往,暗示了作者對于紛繁世事的厭倦和對清雅高遠的追求。最后兩句“長謠反招隱”,表達了作者對于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向上的追求。整首詩字句間流淌著淡淡的悲涼,頗具禪意和韻味,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傮w而言,《和登會稽山》以山水清麗之景寫出作者對塵世的厭倦和對清境的追求,透露出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