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平陽館赴郡 / 作者:暢當 |
晨興平陽館,見月沈江水。
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奉恩謬符竹,伏軾省頑鄙。
何當施教化,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
德綏及吾民,不德將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愍會衰齒。
恭承共理詔,恒懼墜諸地。
|
|
自平陽館赴郡解釋: 《自平陽館赴郡》
晨興平陽館,
見月沈江水。
溶溶山霧披,
肅肅沙鷺起。
奉恩謬符竹,
伏軾省頑鄙。
何當施教化,
愧迎小郡吏。
寥落火耕俗,
征途青冥里。
德綏及吾民,
不德將鹿矣。
擒奸非性能,
多愍會衰齒。
恭承共理詔,
恒懼墜諸地。
譯文:
清晨起來,來到平陽館,
看見月亮沉入江水。
山霧迷蒙,沙鷺肅立。
奉承恩寵,卑身于竹,
壓伏桎梏,省察自己的愚昧。
何時能施行教化,
慚愧地與小郡吏親近。
農耕疏落,人情淡漠,
征途漫長,青天之上。
以德維護我民,
不以德而變得像野鹿般渺小。
捕捉奸邪,本性堅強,
深感黃昏將至,衰老將臨。
恭敬遵守詔令,
常懼怕跌落這個地方。
詩意:
這首詩寫了作者暢當離開平陽館赴郡的心情和思考。他在清晨醒來,看到月亮沉入江水,山霧散去,沙鷺飛起,這景色使他感到溫馨和肅穆。他雖然在職位上得到了奉承和尊重,但他也自省自己的愚昧和不足。他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才能,為人民施行教化,但也感到自慚形穢,覺得自己不如小郡吏。
他的思維轉向了平民百姓的困境。他描述了農耕生活的落寞和世俗的淡漠,以及征途的艱辛和無邊無際的苦難。他認為唯有高尚的道德可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寧,如果沒有道德的引領,將會境遇像野鹿般的渺小。
最后,他表達了對皇帝詔令的敬畏和對地位的恐懼,他常常擔心自己會失去這一切,掉入低谷。
賞析:
這首詩以平凡的語言道出了暢當對自身的反思和對社會的關懷。他不僅關注自己在官場的身份地位,更關注人民的幸福和社會的道德價值。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與官場、農耕生活和征途的對比,突出了自己的愚昧和渺小。詩中的景色細膩而樸實,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社會困境的擔憂。整首詩洋溢著一種淡雅和自省的氣息,使人產生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