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挽歌二首 / 作者:于鵠 |
陰風吹黃蒿,挽歌渡秋水。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
|
相和歌辭·挽歌二首解釋: 中文譯文:
陰風吹黃蒿,挽歌渡秋水。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詩意:
這首詩是一首帶有憂傷和哀思情感的挽歌,描繪了人們面對死亡和世俗生活的思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生命和無常的命運的感嘆,同時也展示出對返璞歸真、逃避紛擾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季荒涼的景象和人們歸去的車馬,表達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作者以孤墳和月明作為背景,凸顯了死亡與永恒的對比。詩中提到送死的人比得終老的人更多,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無奈。
后半部分表現了作者對人世繁雜的厭倦,他認為逃離塵世歸山更好,可以遠離人們切肺肝(即切膚之痛、切骨之仇)的傷害。詩人以“默默安懷抱”來表示他對寂靜和內心安寧的向往。
最后,作者反思了生死和時間的關系,認為時間會抹平一切,物質最終會歸于虛無。他提醒人們,世間的壽者不多,而人們往往在悲傷和困擾中度過生命。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抒發對生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奈和對逃離塵世的向往。詩中融入了對寧靜和內心平靜的渴望,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有限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