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自述 / 作者:于鵠 |
三十無名客,空山獨臥秋。
病多知藥性,年長信人愁。
螢影竹窗下,松聲茅屋頭。
近來心更靜,不夢世間游。
|
|
山中自述解釋: 山中自述
三十無名客,空山獨臥秋。
病多知藥性,年長信人愁。
螢影竹窗下,松聲茅屋頭。
近來心更靜,不夢世間游。
中文譯文:
山中自述
三十無名客,獨自躺在秋天的空山上。
多年生病,知曉了藥物的性質,年長之后卻擔憂人類的煩惱。
螢火蟲的影子出現在竹窗下,松樹發(fā)出聲響在茅屋的頭頂。
近來心境更加安靜,不再幻想游離于世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自我反省和尋找內在寧靜的心境。作者以唐代官僚學者的身份,在繁忙的人世中疲于奔忙,在人情紛雜和生活壓力下長大成人。然而,他年紀漸長,深感人事紛擾的困擾和內心的不安。由于自身的多次病痛經歷,作者更加明白了藥物的性質和療效,但是年紀的增長仍然使他感到無盡的憂愁。然而,這一切都改變了,當他躺在秋天的空山中時,他開始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無拘無束。他沒有貪求世俗的名利,也不再追尋夢幻般的游離于世間的心境。他愿意放松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聲音和光影中,與內在的寧靜和平相處。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和對于人世煩惱的深思。山中的靜謐和大自然的聲音,都成為作者追尋寧靜的引子。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為外界的喧囂和壓力所困擾,因此這首詩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提醒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不論是心靈上的還是實際上的,從而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心境的放松。同時,它也是對于忙碌于現代生活的人們的一種警示,提醒我們應當適時地回歸自然,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