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李暹 / 作者:于鵠 |
任性常多出,人來得見稀。
市樓逢酒住,野寺送僧歸。
檐下懸秋葉,籬頭曬褐衣。
門前南北路,誰肯入柴扉。
|
|
尋李暹解釋: 《尋李暹》
任性常多出,
人來得見稀。
市樓逢酒住,
野寺送僧歸。
檐下懸秋葉,
籬頭曬褐衣。
門前南北路,
誰肯入柴扉。
中文譯文:
我常常任性地外出,
很少有人來見我。
在市樓上遇到酒就停下來,
在野寺中送別歸去的僧人。
屋檐下掛著秋葉,
籬笆頭曬著褐色的衣裳。
門前有南北兩條路,
誰愿意進入柴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于鵠的生活狀態和心情。詩人自由奔放,喜歡隨心所欲地外出,但他的行蹤很少有人能見到。他在市樓上遇到酒就停下來喝,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他在野寺中送別歸去的僧人,表達了對禪宗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描述了屋檐下掛著秋葉、籬笆頭曬著褐色的衣裳,呈現出淡淡的寂寥和靜謐的氛圍。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他的柴門很少有人愿意進入。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和寂靜的場景,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內心體驗。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