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李逸人舊居 / 作者:于鵠 |
舊隱松林下,沖泉入兩涯。
琴書隨弟子,雞犬在鄰家。
茅屋長黃菌,槿籬生白花。
幽墳無處訪,恐是入煙霞。
|
|
尋李逸人舊居解釋: 尋李逸人舊居
舊隱松林下,
沖泉入兩涯。
琴書隨弟子,
雞犬在鄰家。
茅屋長黃菌,
槿籬生白花。
幽墳無處訪,
恐是入煙霞。
詩詞的中文譯文:
尋找李逸人的舊居
在古老的松樹林下,
一股清泉流淌到兩邊。
琴書隨著弟子們,
雞犬卻在鄰家里。
茅屋上長滿了黃菌,
籬笆邊開放著白花。
幽靜的墳墓無處尋覓,
恐怕已經融入了云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尋找唐代文人李逸人的舊居的場景。詩人來到松樹林下,看到一條清泉在兩邊流淌,生活卻在鄰家。這里的生活簡樸自然,茅屋上長滿了黃菌,籬笆邊開放著白花。塵世繁華被拋在一旁,唯有幽靜的墳墓讓人無處可尋。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僻靜而安詳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于李逸人的向往和思念。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詩歌表達出對高潔純粹生活的渴望,同時也映射出作者內心對于自己艱難處境的憂慮。
詩中的“琴書隨弟子”表明李逸人有一群學生弟子,他們跟隨著李逸人學習音樂和文學。而“雞犬在鄰家”則暗示李逸人可能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府邸,過起了與凡塵脫離的生活。
茅屋上長黃菌、槿籬生白花,呈現了自然山野的景象,突出了李逸人追求簡樸自然、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而“幽墳無處訪”則透露出作者對李逸人已故的憂思,作者希望能找到李逸人的安葬之處。
整首詩以簡練清雅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樸素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李逸人這位文人的景仰和景慕之情,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內心渴望遠離塵世、追求高尚境地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