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西山修下元齋詠 / 作者:于鵠 |
幽人在何處,松檜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處安期生。
沐浴溪水曖,新衣禮仙名。
脫屐入靜堂,繞像隨禮行。
碧紗籠寒燈,長幡綴金鈴。
林下聽法人,起坐枯葉聲。
啟奏修律儀,天曙山鳥鳴。
分行布菅茅,列坐滿中庭。
持齋候撞鐘,玉函散寶經。
焚香開卷時,照耀金室明。
投簡石洞深,稱過上帝靈。
學道能苦心,自古無不成。
|
|
宿西山修下元齋詠解釋: 《宿西山修下元齋詠》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于鵠。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人在何處,
松檜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
知處安期生。
沐浴溪水曖,
新衣禮仙名。
脫屐入靜堂,
繞像隨禮行。
碧紗籠寒燈,
長幡綴金鈴。
林下聽法人,
起坐枯葉聲。
啟奏修律儀,
天曙山鳥鳴。
分行布菅茅,
列坐滿中庭。
持齋候撞鐘,
玉函散寶經。
焚香開卷時,
照耀金室明。
投簡石洞深,
稱過上帝靈。
學道能苦心,
自古無不成。
中文譯文:
深山中的幽人在何處,
松樹和柏樹深深蔽日。
西峰眺望著紫云,
知道幽居之地是安期生。
在溪水中沐浴暖暖的水,
穿上新衣,禮拜仙人的名字。
脫下鞋子進入靜謐的房間,
繞著佛像行禮。
碧紗籠罩著寒冷的燈光,
長幡上掛滿了金鈴。
在林子里傾聽法師的講解,
起坐間傳來干枯的葉子聲音。
啟奏修行的規矩儀式,
天曙時分山鳥鳴叫。
分行布置茅草席,
庭院里排列滿座。
持齋等待撞鐘聲,
玉函里散發出寶經的香氣。
燒香時,書卷照亮金屋,
璀璨明亮。
投遞簡短的文稿到深深的石洞,
稱頌上帝之神靈。
學習道法需要付出辛勤的心血,
自古以來沒有不成功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深山中修行的幽人的生活場景。幽人遠離喧囂的塵世,沉浸在靜謐的自然之中。他在清晨的山谷中洗浴,換上新衣,以虔誠的心敬拜仙人。他脫下鞋子,進入靜謐的房間,圍繞佛像行禮。在這個虔誠而寧靜的環境中,他點燃碧紗燈,掛上長幡,陪伴著幽靜的金鈴聲。
幽人在林子里傾聽法師的講解,那是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周圍傳來枯葉的沙沙聲。清晨的天曙時分,山鳥的鳴叫聲響徹山谷,為修行者帶來清新的氣息。
詩中還描述了修行者進行儀式和學習的場景。他們分行布置茅草席,坐滿庭院,等待撞鐘聲來臨。撞鐘聲是修行者開始齋戒的信號,而齋戒則是為了心靈的凈化和集中。他們手持齋食等待,玉函中的寶經散發出香氣。當他們點燃香燭,翻開經卷時,金屋被明亮的光芒照亮。
最后,詩人提到修行者將自己的簡短文稿投遞到深深的石洞中,以向上帝表達敬意和贊頌。他們相信,通過刻苦學習和修行,任何人都可以獲得成功。
整首詩以平和寧靜的氣息描繪了修行者的生活場景,強調了修行者追求寧靜與內心凈化的精神追求。通過與自然融為一體以及虔誠的儀式和學習,修行者追求超越塵世的境界,尋求心靈的升華和成就。
這首詩詞展現了唐代文人對于修行與精神追求的向往,表達了他們對于寧靜、自然和內心凈化的渴望。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帶領讀者進入修行者的世界,感受他們的寧靜與奉獻。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自己對于修行者的贊美和敬仰,以及對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信念。 |
|